以250克新鲜地耳为主料,经去杂清洗后放入沸水中焯烫,捞出沥干水分备用。调味料由精盐、味精、酱油、醋、白糖、葱花组成,完成后淋麻油拌匀即成[1] 。
部分地区改良做法会加入青芥末增添辛香,搭配胡萝卜丝、黄瓜丝等配菜提升口感层次。使用免淘洗袋装地耳时需经过泡发、飞水、过凉三道预处理工序。
每100克地耳含蛋白质1.5克、碳水化合物2.5克,钙、磷、铁元素含量分别为42毫克、8毫克、5毫克[1] 。其膳食纤维含量达2.2克,脂肪含量仅0.2克,符合低脂健康饮食标准。
所含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潜在作用[1] ,天门冬氨酸等氨基酸成分有助于缓解疲劳。
清代医家赵学敏在《纲目拾遗》中记载地耳'解热清膈,利肠胃',明代《药性考》记载其'清神解热,痰火能疗'功效[1] 。江南地区民间素有'三月地耳赛灵芝'的谚语,反映了其传统食疗地位。
因性寒凉特性,建议单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虚寒体质者需搭配姜丝等温性食材中和[1] 。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孕妇应遵医嘱食用,避免引发胃肠不适。
北方地区衍生出麻辣口味版本,在基础调料中增加花椒油和辣椒油;沿海地区则会拌入焯熟的虾仁或蛤肉提升鲜味。素食版本可用亚麻籽油替代麻油,保留清香的同时增加ω-3脂肪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