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使经济活动呈现地域分布上的高度不均,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因此而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户籍制度等体制障碍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结果使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过分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结果必然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 图1 贫富差距
在高投资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是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利率管制导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普遍偏低,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廉价资金。户籍管制和劳动力市场工资谈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增长主义发展模式导致了过高投资和低居民消费。[1] 图2 贫富差距
税收政策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相当有限。发达国家采用以收入税等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而中国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对贫富差距产生了“逆向调节”。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社会保障本应缩小贫富差距,但由于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大量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并没有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导致二次分配出现了“逆向调节”现象。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嫌贫爱富”。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养老金双轨制,导致二次分配出现“逆向调节”。[1]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富豪不是来源于技术创新。政府在土地、资金、自然资源等的垄断地位,拥有决定权力的人与想获得资源的人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事实上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结合的交易模式,这是富豪产生的一个原因,并且极大的拉大贫富差距。高房价是拉大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推手。房地产市场虽然收益高,但主要是富人群体参与而穷人群体参与很少,富人家庭的房产占财产的比重比穷人家庭高,而且富人家庭的住房面积更大,因此房价上升扩大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地区间房价上涨幅度不同,发达地区房价上涨比落后地区更快,导致地区间财富差距扩大。城乡间房价形成机制不同,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扩大了城乡间财富差距。由于部分部门有福利分房,高房价导致财富再分配流向这部分人群。[1]
加重整个社会浮躁不定的氛围。一旦社会阶层之间的固化现象趋于严重,那么其结果有时是:贫困是贫困的原因,富裕是富裕的原因,贫富的具体状况与自己努力的具体状况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这就意味着社会不是按照贡献进行的原则分配,而是按照某种“先赋”性的原则进行分配。在这样的情形下,难以充分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活力,遑论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8]
在教育制度不完善、社会制度不完善缺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当前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代际固化现象。贫富差距的代际固化是指上一代的富裕或贫穷传递给下一代,即富人的后代更可能是富人,穷人的后代更可能是穷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