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长。曾任多伦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并担任哈佛大学出版社《哈佛中国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主编。2005年获加拿大历史协会颁发的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颁古根海姆学术奖。代表著作有《纵乐的困惑》《为权力祈祷》《维梅尔的帽子》《秩序的沦陷》《塞尔登的中国地图》等。[4] [5] 卜正民
1974年,他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李约瑟则在1977年安排他参与《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分册的编写,这一册主要是对比中国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这对卜正民的学术道路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在《为权力而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或译为“觊觎权力”,江苏人民,2005年11月)、与格力高利·布鲁编的《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2007年7月赴牛津大学历史系任教。著有《觊觎权力:佛教与晚期明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明清历史的地理资料》等书,编有《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公民社会》、《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鸦片政权》、《民族行为:亚洲精英与民族身份认同》等著作。
后现代史学认为历史只是后人构建的,历史的书写总会以特殊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为导向的。因此后现代史学认为是历史学家发现并写作故事,个人价值、想像和感情无法避免,后现代史学写作也就和小说创作并无二致,《纵乐的困惑》也不例外,它的故事性极强,写得生动而有趣,这恰恰是后现代史学的中心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