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一清(1915-1988)男,生于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1936年在山西大学采矿系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边区武委会副主任,晋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南中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临汾军分区副政委,总参谋部人民武装部组织处处长,地球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等职。[1] 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编写«当代中国的地震工作»。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1]
1915年生, 山西省洪洞县人。1936年6月在山西大学采矿系学习期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 曾任山西赵城县二区人民自卫队二中队指导员、中共汾西县委书记。[1]
1938年8月调中共中(阳)离(石)特委工作。1939年8月任中离特委宣传部部长,分管中阳、石楼两县的抗日救国斗争。12月晋西事变后分管离石县的工作,组建了抗日游击第五大队,任政委。第五大队编入晋西支队后,又组建了游击第六大队,仍任政委。[1]
1940年4月起任中共晋西区委第四地委宣传部部长,1942年10月兼任中共临县(北)县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护送我方过往干部。1943年,任晋西北行署(同年11月改称晋绥边区行署)武装部部长、 武委会第一副主任,同年12月由晋绥分局指派,与阎秀峰、郑林率领边区农、工、青、妇、武等群团负责人,接管并将晋西师范改组为晋绥党校二部,参与领导整风运动及其甄别工作。1944年5月党校二部改为晋绥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他任副校长。1945年8月任晋绥边区武委会主任。9月兼任晋绥边区参战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张稼夫兼任),负责解放区群众参军参战的发动与组织工作。[1]
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晋绥边区武委会副主任,晋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晋南中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
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和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的设计和空间物理研究机构。1958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任第一届副主任。1958年10月,参加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空间科学技术。访苏照片如下[5][6] : 1979年卫一清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杨嘉墀.、何大智,彼得罗夫斯基,某学生,卫一清,钱骥,赵九章
1972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顾问等职务。[2]
1983年中宣部部署了编写《当代中国》丛书的任务。国家地震局负责编写地震卷,即《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于是已经离休的原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卫一清同志和当时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国瑜共同担任主编,负责组织编写地震卷的工作。而具体的领导重担则落在了卫一清同志的肩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