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卫星项目实施"卫星外交",为核心战略提供支撑。2016年完成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发射,首次实现整星出口欧洲市场,并建立中白航天合作长效机制。该体系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目标,通过空间信息网络覆盖沿线国家需求[1] 。
多国卫星合作项目在领导人见证下签署,成为高层外交成果。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与南非签署遥感卫星合作协议,2016年与孟加拉国签署通信卫星合同[1] 。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国签订卫星合同,配套提供金融援助与技术培训以巩固合作关系。
构建"感、传、知、用"空间信息服务系统,重点部署北斗导航与气象卫星。2018年建成的北斗全球系统已为沿线国家提供定位服务,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数据覆盖30余个国家[1] 。亚洲区域合作中,自1990年起与巴基斯坦保持航天规划合作,2015年后合作范围扩展至遥感技术应用培训。
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提升合作国航天能力。通过发展中国家遥感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人才,在巴基斯坦建立本地化卫星应用中心。老挝卫星项目采用联合运营模式,在解决中老铁路通信需求的同时输出中国技术标准[1] 。
卫星合作产生显著经济溢出效应。对白俄罗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国的卫星出口,常伴随能源领域投资合作。2016年发射的孟加拉国通信卫星,运营期内预计创造超1亿美元收入[1] 。分析指出,此类合作兼具拓展商业市场份额与争取战略盟友的双重目标。
卫星外交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