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浪境内就有原始部落渔猎游牧。
夏商时期,属古雍州。
西周时期,由西戎牧驻。
东周及秦时,属月氏。
西汉初期,为匈奴所居。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攻取河西,置设河西四郡,在武威郡下置苍松、次、朴3县,此3县管辖区域约为今古浪全境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凉州区的部分地方。
东汉时期,曾改苍松为仓松。
三国时期,古浪为魏地,县名仓松。
十六国时期,前秦和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史称“五凉”)更替统治,先后置昌松郡、东张掖郡、魏安郡,分别辖昌松、次、朴等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先后置昌松郡、魏安郡,分别辖昌松、次、莫口、温泉、白山等县。
隋朝时期,置昌松县。
唐长安元年(701年),凉州都督郭元振重视民族团结,在古浪峡口筑和戎城,之后称和戎县,后又改为昌松县。广德二年(764年),为吐蕃占领。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率归义军收复凉州,昌松故地,复归于唐。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为西夏国所属,属西凉府。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为蒙古成吉思汗占据,归元所属,在和戎城设巡检司,属永昌路。
明朝初期,为屯守所,属庄浪卫。洪武十年(1377年),凉州千户江亨因水名改为古浪,筑城于今治所。正统三年(1438年),设古浪守御千户所,属凉州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古浪县,属凉州府。
民国时期,沿袭清制,置古浪县,为甘凉道所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属甘肃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武威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3日,古浪解放,成立古浪县人民政府。[10]
1955年10月10日,河西二专区(酒泉、武威)合并为张掖专区,古浪县属张掖专区辖。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古浪县建制,将古浪县行政区域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县治所在安远驿),仍属张掖专区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