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在制品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
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妥善保管在制品。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生产类型制定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4种。
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有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之分。当上一流水线的节拍与下一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时,只包括运输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节拍不相等时,则只包括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成批生产条件下可按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半成品来确定。其中车间之间的半成品由周转半成品和保险半成品组成。
在制品管理工作就是对在制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在加工一装配型的工业企业中,搞好在制品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调节各个车间、工作地和各道工序之间的生产,组织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合理地控制在制品、半成品的储备量,做好保管工作,使它们不受损坏,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流动资金,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并避免积压。
做好在制品的管理工作,要求对在制品的投入、出产、领用、发出、保管、周转做到有数、有据、有手续、有制度、有秩序。有数就是在制品要计数;有据就是收发进出要有凭证;有手续就是收发进出要有核对、签署、登录手续;有制度就是对在制品要建立一套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及时入账,经常对账等制度;有秩序就是要把在制品管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