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中,动量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
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kg·m/s,量纲MLT-1。
动量的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秒等。
一:p=m·v
二:
p:动量 m:质量 v:速度 c:光速
注:一般情况请用一公式
动量是矢量,用符号p表示。
质点组的动量为组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
动量是一个守恒量,这表示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为0)内动量的总和不变。
物体的机械运动都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与周围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运动物体与周围物体间发生着机械运动的传递(或转移)过程,动量正是从机械运动传递这个角度度量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这种传递是等量地进行的,物体2把多少机械运动(即动量)传递给物体1,物体2将失去等量的动量,传递的结果是两者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从动力学角度看,力反映了动量传递快慢的情况。
与实物一样,电磁场也具有动量。例如光子的动量为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k为波矢,其大小为k=2π/λ (λ 为波长),方向沿波传播方向。
起源
动量守恒定律是最早发现的一条守恒定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们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观察周围运动着的物体,我们看到它们中的大多数,例如跳动的皮球、飞行的子弹、走动的时钟、运转的机器,都会停下来。看来宇宙间运动的总量似乎在减少。整个宇宙是不是也像一架机器那样,总有一天会停下来呢?但是,千百年来对天体运动的观测,并没有发现宇宙运动有减少的迹象。生活在16、17世纪的许多哲学家认为,宇宙间运动的总量是不会减少的,只要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物理量来量度运动,就会看到运动的总量是守恒的。这个合适的物理量到底是什么呢?
笛卡儿的定义
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儿提出,质量和速率的乘积是一个合适的物理量。但是后来,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1629~1695)在研究碰撞问题时发现:按照笛卡儿的定义,两个物体运动的总量在碰撞前后不一定守恒。
牛顿的动量定义
牛顿在总结这些人工作的基础上,把笛卡儿的定义作了重要的修改,即不用质量和速率的乘积,而用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这样就找到了量度运动的合适的物理量。牛顿把它叫做“运动量”,就是现在说的动量。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某一方向的运动的总和减去相反方向的运动的总和所得的运动量,不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还指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共同重心的运动状态,也不因这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总是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