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刺颈龟的种名spixii是以德国动物学家Johann Baptist von Spix(1781-1826)的名字命名。[3]
成年个体重1千克,属中小型龟类。头橄榄色或淡灰褐色,覆盖着许多鳞片,颌部淡黄色,眼睛虹膜为白色,有两枚小的灰色触须,颈背部有多硬棘状的长刺,颈腹部为褐色。背甲最大17厘米左右,棕褐色,呈长椭圆形,较平直,具颈盾,第1枚椎盾较宽,背甲第2枚椎盾与第4枚椎盾间凹陷较浅,形成较宽的槽沟,且槽沟左右各有2条龙骨,缘盾腹部淡黄色,盾片(除甲桥处的盾片)上具有褐色斑块。腹甲黑色,较长,故称黑腹刺颈龟。间喉盾发达,略呈三角形;肛盾后缘缺刻。四肢暗灰色或黑色,较粗壮,前肢5爪,后肢4爪,前肢前部具大鳞片,指、趾间具蹼。尾较短。雄龟尾粗长、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雌龟尾细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缘较近。[4][5][6] 共7张 黑腹刺颈龟
黑腹刺颈龟栖息于亚马孙河流域。该龟对水的酸碱度十分敏感,特别是野生个体,如果水质pH低于5.5,龟甲和皮肤容易出现剥落和脱皮。最理想的水质为pH5.5-6.0的范围。生长适温22-30℃。[4][6]
黑腹刺颈龟喜晒背。杂食性,以蠕虫、昆虫、蜗牛、小鱼、小虾和一些小型的两栖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啃食水生植物。人工养殖可投喂鱼、 虾、螺肉、蚬肉、蝌蚪、蚯蚓畜禽内脏、米饭、面条、水果、 蔬菜及配合饲料等。[4][6]
黑腹刺颈龟分布于巴西(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区、巴拉那州)、巴拉圭、乌拉圭(罗沙、塔库阿伦博)及阿根廷(福尔摩沙省、查科省、科连特斯省)等国。[4][3] 黑腹刺颈龟分布图
在中国广西, 自然温度下5年以上成熟。每年4-6月产卵,年产卵1-2 次,每次1-4枚。卵白色、 呈长椭圆形,孵化期约80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