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一词是东方的希腊文记录下来的阿拉伯语,意为“手工作坊”。在阿拉伯语中,这座城市被称作“北方之城”。希腊语的名字“大马士革”源于这个城市的阿拉米语名字,意思是“一个水源充足地方”。
在埃伯拉出土的前阿拉米文献中,把埃伯拉南边的地方称为“大马士基”,因此大马士革这个名字很可能早于阿拉米时代。大马士革在中国的《旧唐书》中有记载,称作“克夏腊”——“钐城”(Sham)。[17]
大马士革是一座有4000年历史的美丽古城,从古老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伊儿汗国,到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代,大马士革一直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悠久的历史使它留下了神奇的传说和众多的古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它带来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1950年对市郊的Tell Ramad的发掘证实,早在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时代,大马士革已经有人居住。历史上第一个提到这个城市的是埃及特勒·埃尔-阿尔马纳的楔形文字碑,碑文中大马士革被列入公元前15世纪被征服的领土,因此大马士革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然而大马士革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直到阿拉米人的到来。阿拉米人是圣经主流汉译本中的“亚兰人”,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游牧部落,属于闪米特人。
众所周知是阿拉米人建立了大马士革的供水系统,方法是开凿运河地下水道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巴拉达河的水资源。这套供水网络系统后来被罗马人和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改造,仍然是大马士革老城区的基本供水系统。在公元前12世纪,大马士革成为强大的阿拉米人国家“阿拉米大马士革”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