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的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匈牙利译为“圣伊斯特万”)的王冠领地”。奥匈帝国由一个君主(奥地利称为皇帝,匈牙利称为国王)、两个国家和三个政府组成。[4]
1282年起,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奥地利,并在不久后被选举成为帝国皇帝,其后二百年,奥地利逐步吞并了斯提里亚,蒂罗尔等公国,使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邦国。
18世纪初期,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爆发,奥地利联合英国,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了阿拉贡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地。但英国不愿看到一个同时统治西班牙-奥地利的强大国家再次出现在欧洲大陆,因而和路易十四单独和谈,并将海军从地中海撤离,奥地利被迫放弃了西班牙继承权,换来对米兰、比利时和那不勒斯的继承权,路易十四本已遭到削弱的霸权在此战之后彻底丧失。特蕾莎女王以惊人的毅力带领奥地利走出困境,她继承大公,开创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为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国续命200年。欧洲学者一致同意,特蕾莎女王是现今欧洲所有王室的共同祖先,因此被称为“欧洲老祖母”,也被南德意志人称为“国母”。但是,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觉醒,奥地利国内非日耳曼人开始希求自治权甚至独立,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崛起让奥地利在帝国内部的地位受到挑战。
七年战争中,奥地利联合法国、俄罗斯、瑞典等国,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却意外的以俄罗斯的倒戈而结束,作为结果,奥地利被迫承认西里西亚受普鲁士统治。而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也脱离维也纳的统治。尽管特蕾莎女王重振了奥地利,但此时的奥地利已非霸权,仅是列强之一,从此欧洲进入大陆均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