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
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安吉境就已有人类栖息,他们以石器从事采集、渔猎和原始农业。到夏与西周时,中原文化渐及县境,春秋战国时初属吴,吴灭后属越,越灭后属楚。[146]
秦汉至南北朝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故鄣县,属会稽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故鄣郡(鄣郡),以故鄣县治为郡治,[137] 后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设立余杭、伊攻、故鄣,[10] 到了东汉末期,此地域为故鄣县所属(大致包括今安吉县全境、长兴县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广德市全境、郎溪县一部),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封建统治者为加强控制,于黄巾大起义第二年,即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割故鄣县南境始置安吉县,县治设于天目乡(今孝丰镇),属丹阳郡。[11]
东汉末至三国鼎立时期,大批中原人民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县境定居,安吉县成为了东吴军粮供应地之一,曾于梅溪附近的邸阁山建仓以作积贮和转运军粮之用。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析吴、丹阳两郡一部,新置吴兴部,自此安吉县隶吴兴郡。[146]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朝廷灭陈统一,随即便撤郡县,废郡为州,安吉县被并入绥安县;[146] 炀帝时,绥安初属宣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又改属湖州;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安吉县,属吴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属桃州;武德七年,安吉县被撤销,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属湖州;[10] 至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恢复安吉县建制,隶属湖州,经过七十多年的撤而复设,从此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安吉丝及丝织品质称上乘,被列举为贡品,[146] 因当时境内经济发展以西苕溪中游以下地区更快,故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县治北移至现安城镇址附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