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为钟吾国,秦置下相等县。 洪泽湖湿地公园
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汉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为宿预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预县。 皂河龙运城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地入东魏(亦称北魏),置东楚州,治宿预,并改宿预为宿豫[80] 。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下相不夜城(项王故里)
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属徐州。
宋属京东东路淮阳军,金属邳州。 共6张 宿迁市地图(旧)
蒙元属归德府邳州,明、清初宿迁县属淮安府。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朝中后期,宿迁又改属徐州府。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后隶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镇以北到今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设宿迁,属泗宿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8月,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将淮阴市的沭阳、泗阳、泗洪3个县划归宿迁市管辖。宿迁市设立宿豫县和宿城区[65]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