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榛木家具多出自江苏南通,地域性强,多年以来,其他地区少有发现。由于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地域较封闭,柞榛木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著名鉴定家马未都先生说过:“江苏南通出产柞榛木,只在那个地区有,所以一见柞榛木家具,就知道从哪儿来的了”。
柞榛木家具
柞榛木家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有非常重要一席。
柞榛木在江左、江右一带生长,南通为中心,应是肯定的,因为所有的柞榛木家具都大致出于此地。如将柞榛树移种于黄河以北区域,不能成活。柞榛木不可能在北京西山上生长,而柘木在北京西山上,比比皆是。因此,柞榛木与柘木并非同一种树,而是两种不相同的树种。
柞榛在丘陵坡地的河边常与翘皮榆树混生,鲜有成林大树;苏北古长江流域也只有个别县市乡间有零星生长。凡有柞榛生长的地方,它的原生环境植被遭人为破坏,柞榛无群生,零星生长于荒野、河边、坡地。由于柞榛树枝有刺,生长又及其缓慢,每有小树,人们就将其砍伐,再生能力弱也是柞榛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七十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大量引种的杨、刺槐、冷桐和水杉令柞榛无生根之处,濒临绝迹。在以往的前十年中,每年冬天在苏北各地可收柞榛万余斤,这两年已收不到,有的仿古家具以桑木、刺槐冒充。
柞榛和紫檀一样,十柞九空,十柞九弯,树干凹凸不平,沟槽多,开料取材需反复揣磨如何剖料,即使不空洞的原材,制成后的利用率在每百斤25斤左右。气干立方厘米0.89克,与黄花梨等同,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材质稳定少翘曲。柞榛和榉木一样以苏北生长的材质最好,浙江、苏南多黄榉、白榉,苏北多血榉,最好的血榉纹理似鸡翅木,相当坚硬。
南通的古典柞榛家具在海外的家具收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的《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一书中有一件柞榛木有束腰禅凳(刘淑芬女士收藏),就“源于南通”。书中又说:“柞榛木制家具是典型江苏地区的代表。”1998年新加坡雍明堂出版的《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一书中有一对柞榛木低靠背南官帽椅(罗启妍收藏),也源于江苏南通。
明清以来苏北地区官宦之家以制作柞榛家具为最贵,材贵工亦贵。凡柞榛罗汉床、画案、官帽椅、书橱十之八九出自大户人家,浙北、皖南、苏南亦有柞榛木明式家具遗存,可以想见在四百多年前生态环境中,柞榛、榉木、柏木等大树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由此上溯到宋、元时期的400年,也就是说,明代晚期用柞榛、榉木制成的家具材料在宋元时期或更早就开始生长,这一点为大多数的买家所忽视,而北京的藏家对柴木家具只要够年份做工好舍得花大价,主要就是珍贵硬木的历史价值。
在国内最早对古家具理解和认识的是上海的“木头帮”。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把目光转向黄花梨黄木家具价最贵,但是像柞榛、榉木和柏木家具当时价格就不菲,江苏、浙北、皖南的柞榛集中流向上海,流向台湾,流向海外。早期的这些旧家具其做工和黄花梨做工如出一辙。为什么台湾人偏爱柞榛家具,与解放前大陆逃往台湾的官僚买办、老兵有关。这些人中江浙沪一带的比较多,他们了解家乡的文化,紫砂茶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