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制的或受约束的性质。如:它本身受到我们不可逃避的人类局限性制约。[1]
在现实生活的局限性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意思,对于不同的场合理解也不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约束和阻碍,不顺畅,这也是一种解释。
生活时本身事情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可以解决但是在不同的条件的影响下你没有完成,不符合现实情况,也是一种解释。
“人类的明天是不是美好,人类命运何去何从,取决于人类自己能不能彻底冲破局限性,更加多维地思考和认知,更为完整地评估和反思,更加谨慎地求证和行动,放慢脚步才可能真实有意义地踩稳每一步”。[2]丹溪草《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
认识 ——人的知识、见识、经验、思想、经历等等综合起来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
局限性——如果超出认识的范围,也就是在人的认识之外的事物,就不能被认识。但在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认识之内的事物,就能被认识,这就是认识的局限性。只要是人,都会有认识上的局限性。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尤其是在对历史先进人物的评价上,在肯定其做出的历史贡献的同时,有时也指出其在思想上、认识上、方法上,和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所出现的不足和局限性;比如,在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人物康有为、孙中山等都在肯定和表彰其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贡献的同时,指出其本身的局限性。
历史上先进人物的局限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阶级的局限性。是指历史上先进人物由于其所处的阶级地位的原因,所造成的思想上、认识上和政策指导上的局限性。比如,中国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虽然能领导农民奋起反抗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并且能够推翻某一封建王朝,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其目标无非是要建立一个新王朝,或者拥戴一个好皇帝;不可能提出真正的反封建纲领,彻底推翻封建制度,而建立新的、没有封建统治和剥削、压迫的新的社会制度‘这是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2、历史的局限性。是指历史上先进人物由于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所造成的思想上、认识上的局限性。比如在农业社会处于发展初期的人们,就不可能形成在工业社会才可能有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和制度设计。
3、时代的局限性。是指历史上先进人物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思想上、认识上的局限性。比如,孙中山先生在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由于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对于封建势力的顽固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在革命胜利后不久,就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交给曾经身为清朝重臣的袁世凯,并且一错再错,结果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