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由"笑脸"与"相迎"复合构成,其中"笑脸"指面部呈现愉悦表情,"相迎"强调主动接纳行为。汉典词典通过"迎笑"词条印证二者语义等同性,形成双向释义关系。2024年词义更新时明确标注其贬义属性,特指受利益或欲望驱使产生的虚伪态度。
在三字俗语体系中,该成语被归类为"笑面虎"的释义延伸范畴,成为描述表面友善实则心机深沉个体的固定搭配。枞阳方言案例显示,该词汇被用于批判言行不一的矛盾行为,如"持械示好"的反常举动[1] 。
文学作品中呈现多元化运用特征:
冰心散文中以"太太笑脸相迎"描写传统家庭主妇的待客之道,此处未强调贬义色彩
历史小说《第十八章》中,海商叶宗满通过该表情管理手段缓和商业谈判氛围[2]
四字词语教学材料将其纳入人物神态描写范例,与"皮泡脸肿"等词汇并列
权威辞书《汉典》收录的"迎笑"词条与该成语构成完全同义关系,二者拼音结构呈现倒序特征(yíng xiào vs xiào liǎn xiāng yíng),但注音存在音调差异。在语义层面,二者均可指代以虚假友好态度应对他人的行为模式。
根据2017年搜狐网发布的成语归类资料,该词汇被明确标注为具有负面评价功能的俗语。但教学类文档(如《四字词的优美句子》)将其作为中性神态描写词汇使用,这种语义分野表明:
在特定地域或行业语境中,词汇可能剥离贬义色彩
表情描写的客观性需求可能导致词义中性化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情感倾向
截至2024年3月,主流辞书仍以贬义作为该成语的核心释义。但在2023年发布的文学描写案例中,存在非贬义化使用趋势,反映现代汉语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发展[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