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关重岗峻岭,横亘西北,国初,因山修筑城池,以扼其冲,势若天堑。”有关诗句则形容说;”锁钥重重障帝京,麾飞设设险树旄旌。路从天际来高下,山自昆头起峻平。树拥苍龙飞宝戟,石排白豹锸神兵。我知天意兴明运,故设雄关玉垒生。” 共5张 居庸八景
“本关通,叠石为台,创自元时。其上四围栏杆旋起,工巧壮丽,口口巍然,势耸霄汉。”古人站在云台上,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谁把山岩用意钻,构成台阁到天端。四窗风雨襟怀酒,万里乾坤眼界宽。阶砌每依云气满,阑杆常挂斗光寒。”由于诗人至此流连忘返,结果是“碧苔红藓芒鞋湿,回首浑忘日已残”。可见此处风光是多么迷人。 居庸八景
“本关垂南有山,色苍翠而形律,口远观望势若螺髻,为金台八景之一”。(注:亦称北京八景之一或燕京八景之一,即“居庸叠翠”)。
据后人考证,居庸叠翠的最佳景点,在居庸关城南五里,东园村附近。背靠虎峪的群山,山势矗立,层峦叠赠送,古时候沿关沟生长着以十万数计的黄松,可惜在明朝中叶,被一场大火烧个净光,所以,尽管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在此附近刻石立碑,但古人所见景色现今是很难看到了。也有人认为“居庸叠翠”,是泛指关沟(即军都径)的山色风光,而不局限于关城附近,这也不无道理。明朝人张翔,在其《游叠翠山赋》中曾写到:“我居庸之叠翠兮,壮一景于金台。……如万杂之鞭蓉兮。当深秋而烂开。”他认为此山之层叠超过东海蓬莱,而苍翠优于江南的九嶷山。他说此处“上有百尺之瀑布”,又有“松风之时闻。”由此看来,每年夏、秋的关沟,这样美好的去处确实不止一两处,不过大都集中在关沟关端,即上关以北至八达岭一线罢了。
“本关城东,岩下,有双泉涌出,势若燕尾,顺下萦纡,既散复合”。
“本关城西汤峪川,有水一区,溶溶不竭,暖气薰蒸,冬夏如一。”对于这一温泉,明朝诗人雷宗赞美说;“一亩方塘藏宿火,一壶元养先天。丹炉日暖流琼液,瑶圃春融散紫烟。”而李宗枢在诗中则形容说;“灵岫盘幽涧,仙源衍巨泓。气蒸银汉碧,光射玉峰清。”
“本关城北五龟山,悬崖之下,有水滴注,泠泠清音,宛若冰弦之状。”另有史书记载:“居庸关城北八里为上关,又七里曰弹琴峡,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其实,早在元代,弹琴峡就已经是一处非常有名的地方了。元代诗人陈孚在一首七绝中曾写到:“月作琴徽风作弦,肖声岂待指中传。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疏松乱石边。”(《刚中玉堂稿·弹琴峡》)而元代昭文馆的大学士李溥光则在诗中对琴峡的景致别有一番体会,他觉得听了此处的山水声,认为“洗我从前筝笛耳,真声原不在丝桐”。可见弹琴峡早在六百多年前,便是一处非常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