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子量就是在某些计算题中会让你求某几个物质的“平均分子量”,那样的话就是要算平均值,就是几个加起来再除一下。如果问的是“平均相对分子量和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区别”,那就回答这个问题好了。

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要弄清这个问题,只要弄清“平均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原子量之间的区别”就可以了。所谓原子量,是对元素而言,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核素,比如Cl就有35和37两种,这里的35和37就是对单个的原子来说的相对原子质量,而我们一般在计算或使用的时候不可能总把核素之间的区别考虑进去 ,所以我们要算出一个自然界的Cl的平均相对原子量,计算方法就是35乘以Cl35在自然界所占的百分含量(叫丰度)再加上37乘以Cl37的丰度,得到的就是我们平时用的35.5的这个值,本来我们应该把这个值叫做Cl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一般不计较这些,所以会直接把35.5叫做Cl的相对原子质量。

弄懂这个问题后我们就知道了平均和无平均的差别了,当我们说平均的时候,其实是要相对没有平均以前的物质来说的,当我们不说平均的时候,其实是种模糊的说法。

所以要计算某个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只要用周期表查出这个物质种每个原子的原子量相加就可以了,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当题目没有特别给出该分子种原子的原子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计算平均相对分子量的方法算,当它说明了该分子的某个元素是多少原子量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个数字算,当然这个时候的答案一般和平均相对分子量不一样的。

另外有个近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称法,它的算法比较简单,就是用自然界里某种元素最多的那种核素来代替该种元素的平均原子量,再计算出该分子的分子量。估计这三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

例1、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中有两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

∴应计算两个H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1=18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例2、计算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2×1+16)=36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2005standardatomic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1氢H1.00794(7)

2氦He4.002602(2)

3锂Li6.941(2)

4铍Be9.012182(3)

5硼B10.811(7)

6碳C12.017(8)

7氮N14.0067(2)

8氧O15.9994(3)

刚刚查询:平均分子量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25秒 内存2.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