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贵阳观山湖区阳关片区,原为贵钢下属企业,其地理脉络可溯至明代杨官堡屯堡遗址。清代因方言演变得名阳关,2013年长坡岭古道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
2003年贵州红华企业通过改制承接厂区,在保留厂区咽喉要地特征基础上,开发建设红华新天地综合体。开发过程中解决了该厂数十年历史遗留问题,完整保留阳关地名符号,使明代屯堡文化与现代商业形成空间叠合[1] 。
原为北京朝阳区工业遗存,承担三环至五环路、亚运会及奥运场馆建设的水泥存储功能。厂区内46座水泥筒仓、铁轨等设施完整保留,2015年改造为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2] 。
转型后园区聚焦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产业,吸引华奥传媒等5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筒仓外立面加装LED灯光装置,成为北京首个以水泥筒仓群为载体的文创地标,实现工业遗存功能再造[2] 。
作为河北省赤城县雕鹗镇1995年改镇后的产业构成单元,该厂体现北方乡镇工业化进程中建材产业的布局特征。其存续期间承担区域建筑材料供给职能,具体运营年限及关停时间未见详细记载。
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因域内原河南省建材厂得名。该省属企业关停后,2002年成立社区沿用"建材厂"作为法定地名,形成以原厂区为核心辐射1.5平方公里的居住区。社区命名机制体现工业单位对行政区划命名的影响,是中原地区工矿型社区地名的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