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青霉的菌株编号涵盖CFCC 7582、XZ0041等,2023年保藏信息显示其分类归属已通过16S rRNA测序验证[1] [5]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对该菌的保藏规范包含:
液体石蜡覆盖法(保存周期延长至2年)
磁珠保存法(适用于高通量筛选)
液氮超低温保存(-196℃条件下维持菌种活性)
2016年分离自西藏措美土壤的XZ0041菌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种后,采用斜面低温保藏法维持菌种稳定性[5] 。工业生产中推荐使用种子罐三级扩繁技术,包括斜面培养→液体摇瓶培养→种子罐发酵的标准化流程。
2023年研究揭示该菌的展青霉素合成通路:
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15个功能基因(PatA-PatO)
PePatE酶定位于细胞壁,避免毒素对菌体自身造成损伤
硫同化途径通过MetR调控毒素产量[2]
环境因子通过多重信号网络影响产毒:
光照条件:Velvet复合体抑制毒素合成
酸碱度:PacC转录因子在pH4.0时活性最高
碳源类型:CreA介导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2]
2024年江苏大学团队构建的重组菌株取得关键突破:
敲除WSC1基因导致产孢量下降37%、菌丝干重减少42%
使用农杆菌EHA105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
转化质粒含潮霉素B抗性标记(浓度50μg/mL)[3]
该基因工程菌在梨果侵染实验中:
病斑直径缩减至野生菌株的58%
孢子萌发延迟6.2小时
细胞壁β-1,3-葡聚糖含量降低29%[3]
2023年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的抑菌机制:
产生Fengycin(抑制扩展青霉菌丝顶端生长)
分泌Surfactin(破坏分生孢子细胞膜完整性)
HPLC检测显示20.767min处的特征峰为活性物质[4]
抑菌实验数据显示:
粗提液处理组菌丝干重下降65%
分生孢子萌发率抑制率达83%
抑菌带宽最大值达7.050±0.016m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