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现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它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要服从于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 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叙事诗则是影响力次于抒情诗的一种诗歌,杜甫的《石壕吏》等诗歌、元稹、白居易的一些长篇歌行都是叙事诗,宋代诗歌中出现了说理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影响力都不及抒情诗。
情与景在古典诗词中,抒情诗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的。但即使同为写景抒情诗,其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以景载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以景蕴情,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诗歌来谈谈抒情诗中的景与情。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为我们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阔之景。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更是豁然开朗。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整个草原因此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这一片北方的大草原,广阔无垠,天空高渺,牛羊肥壮,牧草丰盛。在这样的一片天地之中,立马草原,展望家乡风光,豪情满怀,放声高歌的草原牧民,似乎一挥马鞭,就会从《敕勒歌》里向我们跃马奔来。
整首诗歌,没有一句是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但我们却可以真真切切地从诗中感受到那一份豪迈之情。整首诗歌,句句写景,但句句见情。全篇不见一字写情,但字字皆情。这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并不直接说话,而是通过笔下的景物来传情达意。诗所描写的景,就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情在景中,景就是情。这种写景抒情诗,其特点就是以景载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他的一生,时时处处闪现出一个英雄人物不愿在平庸中度过一生的英雄本色。但是苟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始终没有给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以用武之地,没能让他一展雄风,去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1176年,36岁的辛弃疾路过造口,想到就在47年前,金兵攻打江西,由南昌追击隆裕太后的御船,直追到太和县,才不及而返。隆裕太后逃到造口,弃船登陆,到达赣州。如今,47年过去了,中原故都仍在金兵占领之下,而南宋朝廷仍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以收复失地。正当盛年的辛弃疾,在郁孤台下,激情难抑,大笔一挥,给我们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