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置,设内史,内史辖37县,今西安市境内有6个县,今新城区属于内史。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设渭南郡,中地郡、河上郡,今西安市隶属渭南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设长安县。西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建都长安,后复设内史,今新城区属内史管辖。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设右内史、左内史,今西安市属右内史管辖。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左内史主爵都尉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均为郡级,京兆尹辖12县,有长安、新丰、霸陵、南陵、杜陵、奉明、蓝田7县,今西安市属长安县管辖。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以长安为西都,复设京兆尹,辖10县和1个侯国,在今西安市的有长安、霸陵、蓝田、新丰、阳陵、高陵、鄠县等,新城区境归长安县管辖。
三国时期,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含今西安市、渭南市渭河以南及商洛大部地区。曹魏正始五年(244年),复为京兆郡,辖有长安、霸城、蓝田、新丰、阴槃、高陵、万年、鄠县等,今新城区属长安县管辖。
西晋,京兆郡辖8县,前赵、后赵京兆郡辖9县、前秦京兆尹辖10县、后秦京兆郡辖11县、北魏、西魏京兆郡均辖8县、北周京兆郡辖6县,新城区境均为长安县管辖。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县东部为万年县,今新城区归万年县管辖。
隋朝,建都长安。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京兆郡,由雍州统县,改万年县为大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在今西安市境内有大兴、长安、蓝田、新丰、高陵、万年、鄠县、盩厔等8县,今新城区属万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大兴县复名万年县。唐天宝七年(748年),改万年县为咸宁县。唐至德二年(758年),复名万年县,今新城区隶属万年县。
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废京兆府设置雍州,同年又改为大安府,大安府辖14县在今西安市境有大年、大安、昭应、蓝田、高陵、栎阳、鄠县、盩厔8县,今新城区隶属于万年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大安府为大安县,后又复名万年县,后晋、后汉、后周时期,今新城区均隶属于万年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万年更名为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又改为咸宁县,其辖域未改变,今新城区属咸宁县管辖。
元太宗三年(1231年),设京兆府,隶属京兆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今新城区属安西路管辖。元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今西安市区属奉元路辖,奉元路领属26县,今西安市境内有录事司,长安、咸宁、蓝田、临潼、高陵、鄠县、盩厔7县,今新城区属录事司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