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援引《诗经》大雅篇“凤鸣朝阳”之典故。
共20张 朝阳历史沿革地图集——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旧石器时期,属鸽子洞古人类、西八间房古人类活动地区,境内现存鸽子洞遗址、西八间房遗址。
新石器时期,属红山文化核心地区,境内现存牛河梁遗址、东山嘴遗址。
夏朝时期,属夏家店下层文化地区,为古营州地。
商朝时期,属魏营子文化地区,为孤竹国北境。
西周时期,属夏家店上层文化地区。同时期基氏(箕子)族群也北上来到朝阳地区[2] 。
春秋时期,属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为燕国北境。
共4张 朝阳市地图
战国时期,属燕国地,境内置酉城都、阳安都、白庚都、狗泽都。[3]
秦朝时期,属辽西郡。
西汉时期,东部属辽西郡,西部属右北平郡。设柳城县、狐苏县、白狼县。[4]
东汉时期,西部为鲜卑活动区域,东部属辽西郡。东汉末年,属公孙度平州。
三国时期,西部属乌桓,东部属昌黎郡。
西晋时期,西部属鲜卑的宇文部,东部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北燕(三燕)曾建都龙城(朝阳)。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和龙镇,后改营州[30] ,东魏、北齐相沿,领昌黎郡、建德郡等郡。
隋朝时期,置柳城郡。
唐朝时期,置营州都督府及东夷都护府。[5]
辽朝时期,地属中京道大定府,境内置霸州、建州、惠州、榆州、利州、潭州、安德州、黔州和川州。重熙十年(1041年),升霸州为兴中府(朝阳)。[1][6]
金朝时期,西部属北京路大定府,东部属兴中府。[7]
元朝时期,属大宁路。境内置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以及龙山县、和众县、富庶县、惠和县、金源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