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3]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1]
《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任文公传》: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如令温柔敦厚而不愚,斯深于诗者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直言》:“《诗》之为教,虽主於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 孔子 曾盛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诗以悱恻缠绵、温柔敦厚为主;扩大开来, 中国 的思想,也都以中庸为主。”[2]
闻一多《诗人的横蛮》: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温柔敦厚”的。[1]
近义词:闻融敦厚、温文尔雅、温情脉脉[1]
反义词:蛮横无理、尖酸刻薄、出言不逊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