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料是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久经岁月不怕虫蛀鼠咬、不腐烂、不变色、质地坚韧、不易撕破、耐折叠、耐磨等特点。藏纸生产,大都因陋就简,为手工作坊,由专业工匠指导。效率低,产量少。后因机制纸张大量输入,藏纸又不适合现代书写工具及印刷技术的要求,藏纸制造业日趋衰落。以往藏纸生产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达布、日喀则还有错那、拉萨、贡布、康区、金东、尼木等地。
旧时达赖喇嘛使用的全部纸张以及向达赖喇嘛呈察、赏单等都使用从金东地区严的纸,摄政和噶伦使用达布地区产的纸。这两地产的纸张质地薄、耐拉,一面为光滑面,抗折,算为上品。噶厦颁布短饬令时使用错那产的纸。不丹国产的纸质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来印剧经卷。内地的造纸技术吐蕃时期就传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发展。“磁青纸”藏语称为“丁秀”,是把数张纸迭合放在浆糊中反复渗透数次,粘合之后涂一种名叫“汀”的蓝色矿物颜料,研磨数天打光而成,它是用金、银、珍珠、玉、珊瑚等粉末调汁书写重要书籍和汇编文件的用纸。 狼皮纸
藏纸的制作在西藏已有1300多年历史,过去,藏纸主要用于制作经书卷册、政府文札、档案卷宗和日常书写,用藏纸印制的经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无损。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藏纸带来无限商机,以藏纸为原料的皮纸绘画、雨伞、太阳帽、礼品包装袋等工艺品热销西藏各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爱不释手。
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纸的造纸工艺一般都有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造纸时,先把狼毒的根刨出,里边的黄心不能用,用中间白的一层,撕下来刮成细条,晒干,放水中煮一到两个小时,捞起来,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浆状,再搁到酥油茶桶里捣作纸浆。然后把捞纸框(木框绷纱布做成)摆在水面上,倒纸浆进去,然后慢慢晃动框架,让浆液变得均匀平整,再轻轻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墙斜放,自然晾干。最后把纸从纸框揭下,用石头研光纸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纸坚韧洁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题词绘画,也可糊窗作帐,品质可与高丽的枸皮纸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