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前身为1992年发布的GB/T 13576.1-1992,经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8)修订后于2008年发布新版本,新旧标准技术内容无实质性变更。根据工标网信息,原1992年版标准于2009年2月1日正式作废[2] 。
采用牙侧角为3°和30°构成非对称牙型
定义内外螺纹大径(D/d)、中径(D2/d2)、小径(D1/d1)代号体系
规定基本牙型高度为0.75P(螺距),牙底圆弧半径范围0.124P~0.144P
内外螺纹公差等级分别设定为4-8级和3-7级
外螺纹小径公差等级需与中径保持一致
引入中等(N组)与长旋合(L组)长度分组制度
本标准与以下文件构成完整技术体系:
GB/T 13576.2:直径与螺距系列(新增10个第三系列直径)
GB/T 13576.3:基本尺寸(外螺纹小径公差要求)
GB/T 13576.4:公差(多线螺纹计算规则)[2]
采用国际标准分类代码ICS 21.040.30
螺纹代号规范为"B",标注示例:B40×7表示公称直径40mm、螺距7mm的单线螺纹
适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领域的传动与连接场景
引用GB/T 14791《螺纹术语》进行术语定义
与德国DIN 513-1:1985标准技术等效
在《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纹标准手册》中被列为机械基础标准[1][3]
归口单位: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8)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原机电部机械标准化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