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图地区清朝时期曾是中国领土,清朝时为伊犁将军管辖,当时名为古尔班阿里玛图。
清朝新疆地图部分地区
1854年,一队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天山山脚地区建立了一个城堡,取名Zailiysky。一年后改名为Verny,1867年沙皇俄国中亚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
1911年当地发生大地震,仅一座东正教教堂在大地震中幸存。
1920年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阿拉木图成为了一个主要的中途站。
1921年,阿拉木图改名为Alma-Ata(Алма-Ата),因其城郊盛产苹果而得名。
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30年随土西铁路通车,发展迅速,成为哈萨克主要工业中心,食品业和轻工业都占很大比重,以面粉、肉类、纺织、毛皮、制鞋为主。
1932年建立阿拉木图州。
1986年12月17日爆发学生运动,史称阿拉木图事件。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共4张 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因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国境线,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1995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布迁都命令。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哈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将在阿拉木图举行。
阿拉木图的夜景
1997年12月10日,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阿斯塔纳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首都、政治中心。
由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的众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图土地肥沃,除了生产谷物外,大部分地方已开辟为果园。其中苹果园最多,因此阿拉木图有“苹果之城”的美誉。附近还有面积约8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
2022年1月5日,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发生非法集会。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当天13时30分左右,1000余名抗议者开始冲击阿拉木图市政府。警方正采用声光弹等驱散抗议者。[1] 据俄新社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近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约2000人在阿拉木图警方的行动中被捕。此前,哈萨克斯坦官方人员表示,已有十余名执法人员在阿拉木图冲突中丧生,至少353人受伤。一名执法人员被发现时身首异处,这是帮派恐怖主义的证据。[2][3] 2022年9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