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俗称食道癌,是一种发生在食管部位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食管内壁的细胞异常增生,逐渐形成癌变。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吃东西时有明显的卡住感或异物感,有些人还会感觉胸骨后面疼。随着病情发展,吞咽会越来越困难,严重时甚至连流食都难以下咽。
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癌细胞可能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这时候除了吞咽困难加重,还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的不适,比如持续性的疼痛或者受影响器官的功能异常。例如转移到气管附近会引起咳嗽,影响到骨骼则可能出现骨痛。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疾病已经进入比较严重的阶段。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相对较高,食管癌一直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约为第6位,死亡率约为第4位;男性食管癌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45~80岁;农村地区食管癌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苏北区域。其他高发区域与中原移民有关,包括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
我国食管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发病部位常为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1.病理分型
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多见,少见的病理类型有:黏液表皮样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瘤、腺鳞癌、未分化癌。
2.解剖部位分型
按照肿瘤中心的位置分段可分为:上段食管癌(颈段、胸上段)、中段食管癌(胸中段)、下段食管癌(胸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