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翼蝶包含了蝴蝶中最大的亚历山大鸟翼蝶、第二大的玉皇鸟翼凤蝶及澳大利亚最大的石冢鸟翼凤蝶。另外著名及外表吸引的翠叶红颈凤蝶是以19世纪砂拉越王国第一国王詹姆士·布鲁克(James Brooke)来命名。
鸟翼蝶一般的体型都很大(最大的亚历山大鸟翼蝶达7.6厘米长,翼展28厘米),颜色夺目(呈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甚至蓝色或橙色),前翅幼长及呈矛尖形。除了极乐鸟翼凤蝶及丝尾鸟翼凤蝶外,其他的后翅都没有凤尾。两性异形只在鸟翼蝶属中明显,雌蝶较大及颜色单调。
翼凤蝶属的雄蝶及雌蝶都很相似,前翅呈黑色至褐色,有灰色至奶白色的翅脉。属内最少有菲岛裳凤蝶的臀脉及触角是有感热体,触角上也有湿度感受器,可以帮助它们控制体温及哂太阳时避免过热。
大部份鸟翼蝶的颜色都是蓝绿色的,但只有珠光凤蝶及普氏珠光凤蝶是虹彩的,后翅上的蓝绿虹彩只有在某些角度才可以见到。这种虹彩色是利用翅膀的斜角及多层鳞片折射而来的。
翼凤蝶属与鸟翼蝶属有亲密的亲缘关系。 [1]
鸟翼蝶栖息在雨林中,成虫一般可以在森林周边瞥见得到。它们会在冠层吃有花蜜的花朵,加上它们飞行能力很强,是长程的传粉媒介。它们也会在日光下哂太阳。
不同种类的鸟翼蝶有些许不同的繁殖行为。雌蝶相对地较为被动,会由一处慢慢的飞到另一处;雄蝶则很精巧的在雌蝶以上20-50厘米飞行。交配后,雌蝶会立即寻找合适寄主植物,尤其是马兜铃属及拟马兜铃属。雌蝶会在叶子底产卵,每块叶一颗卵。
毛虫不断的吃食,但移动得很缓慢,一些甚至会吃下整条藤。若因太挤迫而变得饥饿,它们甚至会吃同类。
毛虫背上有像棘的结节,身体呈深红色至褐色。一些的结节有明显的颜色或是较为淡色的斑纹。它们的头后有可以伸缩的器官,称为丫腺,在受到骚扰时会分泌带有恶臭的萜烯化合物。
大部份掠食者也会因它们的毒性而避开它们:它们所吃的藤上含有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大家鼠甚至是致癌的。毛虫吃下后会积聚在其组织内,一直留在身体至成虫阶段。
鸟翼蝶的蛹伪装为枯叶或树枝。毛虫在结蛹前会远离其寄主植物。亚历山大鸟翼蝶需要4个月时间才破蛹而出,不过撇除被掠食的情况,它们却只有约3个月的寿命。
Boisduval, 1832 绿鸟翼凤蝶为模式种。
Aetheoptera亚属
1、阿劳泰鸟翼凤蝶 (Ornithoptera allotei)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与绿鸟翼凤蝶的杂交种。
2、维多利亚鸟翼凤蝶(Ornithoptera victor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