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ipse-galileo
虽然大多数用户很乐于将 Eclipse 当作 Java 集成开发环境(IDE)来使用,但 Eclipse 的目标却不仅限于此。Eclipse 还包括插件开发环境(Plug-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PDE),这个组件主要针对希望扩展 Eclipse 的软件开发人员,因为它允许他们构建与 Eclipse 环境无缝集成的工具。由于 Eclipse 中的每样东西都是插件,对于给 Eclipse 提供插件,以及给用户提供一致和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而言,所有工具开发人员都具有同等的发挥场所。
这种平等和一致性并不仅限于 Java 开发工具。尽管 Eclipse 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但它的用途并不限于 Java 语言;例如,支持诸如C/C++、COBOL、PHP等编程语言的插件已经可用,或预计将会推出。Eclipse 框架还可用来作为与软件开发无关的其他应用程序类型的基础,比如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 Eclipse 的应用程序的一个突出例子是 IBM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它构成了 IBM Java 开发工具系列的基础。[1]
Eclipse最初是由IBM公司开发的替代商业软件Visual Age for Java的下一代IDE开发环境,2001年11月贡献给开源社区,它由非营利软件供应商联盟Eclipse基金会(Eclipse Foundation)管理。
2003年,Eclipse 3.0选择OSGi服务平台规范为运行时架构。
2007年6月,稳定版3.3发布;
2008年6月发布代号为Ganymede的3.4版;
2009年6月发布代号为Galileo的3.5版;
2010年6月发布代号为Helios的3.6版;
2011年6月发布代号为Indigo的3.7版;
2012年6月发布代号为Juno的4.2版;
2013年6月发布代号为Kepler的4.3版;
2014年6月发布代号为Luna的4.4版;
2015年6月项目发布代号为Mars的4.5版。
从2006年起,Eclipse基金会每年都会安排同步发布(simultaneous release)。至今,同步发布主要在6月进行,并且会在接下来的9月及2月释放出SR1及SR2版本。
从2018年9月开始,Eclipse每3个月发布一个版本,并且版本代号不再延续天文星体名称,直接使用年份跟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