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年),夏世祖赫连勃勃入侵,邑人薛通率宗族千余户,凭借孤峰山地势,筑城防御,故万泉乡一带称“薛通城”。
唐武德三年(620年),重修薛通城设县治。
元至元三年(1266年),并入猗氏(今临猗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由皇甫祜向省部呈请复立万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薛通城北另筑县城。
1949年,属万泉县第一区。
1953年,分属古城、荆涧2个乡。
1954年,分属万荣县古城、荆涧、桥头3个乡。
1956年,属万荣县古城乡。
1958年9月,属万荣县红旗公社。
1958年11月,属稷山县解店公社。
1959年,属万荣县解店公社。
1961年2月,解店公社分设古城公社。
1984年10月,由古城公社改为万泉乡。[1]
截至2011年末,万泉乡下辖万泉、北涧、北里、东丁、西丁、属里、庙后、杨家垛、桥上、桥头、柳家院、林山、荆村、荆淮、涧薛15个行政村。[1]
截至2020年6月,万泉乡下辖8个行政村:万泉村、北里村、林山村、荆村、荆淮村、涧薛村、云顶村、丁里村,[2] 乡人民政府驻万泉村。[1] 共9张 万泉村
万泉乡地处万荣县南部,东与皇甫乡为邻,南依孤峰山与皇甫乡毗邻,西与高村乡相连,北与解店镇、南张乡接壤,距万荣县城约10千米,[1] 区域总面积45.6平方千米。[4]
万泉乡
万泉乡地处孤峰山北麓,境内山势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南高北低。
万泉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等。旱灾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5—7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7年4月5日万泉乡15个村,造成受灾人口8000人,受灾面积180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元;冻灾一般为三年一遇,主要发生在12月至3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2月8日中西部5个村,造成受灾人口5000人,受灾面积53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20万元。[1]
2011年,万泉乡有耕地25545.8亩。[1]
截至2011年末,万泉乡总人口154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00人,城镇化率19.4%;总人口中,男性7732人,占50%;女性7731人,占50%;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万泉乡人口出生率10.62‰,人口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长率5.2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1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