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部。西起叶尼塞河,东到太平洋沿岸分水岭山脉。包括雅库特、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和赤塔州等。面积约720万平方公里。大部属中西伯利亚高原。北为北西伯利亚、中雅库特和亚纳-因迪吉尔卡低地,南为东、西萨彦岭和外贝加尔山地,东为亚纳-科雷马高原。
②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简称。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蒙古相邻,西同西西伯利亚、东同远东经济区接壤。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及赤塔州、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面积412.28万平方公里。人口876.9万(1985)。约有四分之一面积在北极圈内。森林、煤炭、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居全俄首位,还有铜、镍、钴、钨、钼、铁、石棉、云母、石墨等。工业以水电、采矿、有色冶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业为主,还有机械修造、化工、轻工及建筑材料等。农业主产麦类。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沿线繁盛,中、北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重要城市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乌兰乌德、安加尔斯克及布拉茨克等。20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包括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该经济区面积为410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总面积的24%,在俄联邦11个经济区中仅次于远东经济区,居第二位;人口924.3万人(截止到1991年1月1日),占俄联邦总人口的6.2%。
东西伯利亚约有四分之一面积在北极圈内,面积达412.28万平方公里,占全俄面积的24.1%。
东西伯利亚由以下10个联邦主体组成: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多尔甘—涅涅次民族自治区、鄂温克民族自治区、伊尔库次克州、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
东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南方和西南方边界地区有萨彦岭。由于远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风又被山脉阻断,使东西伯利亚具有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具体表现为冬夏温差巨大,昼夜温度剧烈变化。在北冰洋的直接影响下,东西伯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夏短冬长,春天化冻晚,而秋天上冻早。在冬季长达九、十个月的北部地区,河流和土壤只在夏季有限的三两个月里解冻,依偎地面热气的植物匆忙开花结果,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往往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大陆性气候的另一个表现是降水量少。西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为600毫米,而东部仅为300毫米。在降水量最少的东南部地区,冬季平均雪厚只有5~10厘米,有时一冬天很难见到雪。这种严酷的气候条件使农业发展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