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丝氨酸合成代谢,此指大肠杆菌。
起始物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中的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进入L-丝氨酸分支途径;在L-丝氨酸分支途径中,3-PG经磷酸甘油酸脱氢酶(SerA)催化合成3-磷酸-羟基丙酮酸(3-phosphonooxypyruvate,3-PHP),再途经中间产物3-磷酸丝氨酸(3-phosphoserine,Ser-P)后合成L-丝氨酸;此外,中间产物丝氨酸-P的合成还需要L-谷氨酸(L-glutamate,L-Glu)作为前体物提供氨基。
D-丝氨酸的合成代谢,此指高等动物。
D-丝氨酸主要来源是由丝氨酸消旋酶(SR)将L-丝氨酸(L-Ser)消旋转化,其代谢主要由D-氨基酸氧化酶(DAAO,EC1.4.3.3)氧化降解,最后生成羟基丙酮酸(HPA)和氨(NH3),HPA可由乙醛酸还原酶/羟基丙酮酸还原酶(GRHPR)代谢生成D-甘油酸-3-磷酸(D-glycerate3-phosphate),最后异生为葡萄糖。
丝氨酸可以从大豆、酿酒发酵剂、乳制品、鸡蛋、鱼、乳白蛋白、豆荚、肉、坚果、海鲜、种子、大豆、乳清和全麦中获取。[2]
目前所知,人类获取D-丝氨酸的途径包括生物合成、蛋白质代谢、进食以及肠道细菌分解食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来源是D-丝氨酸的生物合成。人体内的D-丝氨酸生物合成主要来源是由含磷酸吡哆醛的SR将体内的L-Ser转化而来。
L-丝氨酸作为一种组成蛋白的基本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目前L-丝氨酸的全球市场需求量为10000t/年。L-丝氨酸属于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是参与合成胞内生物物质嘌呤、嘧啶、磷脂等的重要前体。L-丝氨酸是复方氨基酸输液的原料,亦可作为轻化工业的原料[3] 。此外,因L-丝氨酸具有特殊的润湿性和保湿性,在国内外被大量用于高级化妆品中。
D-丝氨酸是哺乳动物体内最主要的D型氨基酸之一,约为体内游离丝氨酸总量的1/3。研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高等动物的高级中枢存在区域性高浓度的D-丝氨酸,并发挥着重要的神经递质作用。研究发现在小鼠的阴茎海绵体、食管下括约肌,均发现D-丝氨酸发挥着重要功能。
本品为L-2-氨基-3-羟基丙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3H7NO3不得少于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