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体系化理论框架包含五个层面:
内涵界定:明确概念的核心要义与适用范围
原则确立:制定方法论的基本遵循准则
路径设计:规划具体实施步骤与方法组合
载体构建:开发可操作的实践工具与平台
领导力量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实现系统集成[1]
中国术语体系化建设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名实之辩",通过古代典籍《尔雅》《释名》等实现了术语系统化梳理[2] 。截至2022年,现代术语标准化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机构建设: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术语标准化工作[2]
研究重点:聚焦中国特色语言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2]
发展方向:从核心术语出发,注重语言学话语体系的建设与传播[2]
术语研究的体系化过程,既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继承,也涉及现代科技名词的审定规范,形成了传统学术与现代标准相融合的发展路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