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平衡的实质是使市场商品供应量及其构成与市场上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量及其构成之间保持平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组织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持供求比例协调,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流通部门安排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组织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使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之间保持相互适应的关系,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合理组织流通,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供求平衡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在商品供求平衡的状况下,生产者的物质消耗才能得到补偿,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而商品供求不平衡的任何一种状况,对于社会再生产的进行都是不利的。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库存不合理的增加,会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生产资金周转的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使生产不能按原有规模进行,甚至迫使生产停顿;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则会使一部分购买力不能实现,影响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削弱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监督,不利于社会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增加花色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
(2)供求平衡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保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借助于货币通过商品交换形式实现的,劳动者按照劳动所得获得的货币收入,只有通过市场买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才能使按劳分配得到最终实现。如果商品供求不平衡,尤其是供不应求,就无法保证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顺利地转化为商品,无法保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进而就无法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必然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供求平衡是稳定物价稳定币值的重要条件。
市场商品供求不平衡会引起市场物价的波动,引起城镇居民货币收入出现不正常的再分配。商品供过于求,会造成货币回笼的困难;商品供不应求,会造成货币贬值。因此,有计划地组织市场商品供求平衡,有利于保持市场物价的稳定和币值的稳定。
(4)供求平衡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
实现供求平衡,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市场商品供求平衡,意味着国民经济基本比例关系比较协调,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照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于各类商品的生产上,整个社会生产以合理的劳动耗费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而市场商品供求不平衡的任何一种状况的存在,都会给社会造成浪费和损失。例如,某种商品出现全局性的供过于求,说明投入该商品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超过了社会需要,造成商品积压,使得超过部分的产品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社会承认,因而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也会出现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例如,由于商品产不足销,供应制约需求,往往造成生产企业不注意提高产品质量,粗制滥造,不注意劳动耗费的节约。同时,商品供不应求,还会削弱群众对商业服务质量的监督,影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