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记者,又称民间记者,是新闻机构以外的人,或自身为主流传媒的记者,但以独立身份发声的人。这个风气沿自部落格和民间独立媒体的盛行。
从构词的角度看,“公民记者”的中心语在“记者”,“公民”在前只是起一个定语的作用。既如此,按照矛盾的普遍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来理解,“公民记者”应该算作“记者”这一“普遍”里的“特殊”,故“公民记者”必然要具备“记者”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否则二者无法共存。
从学理上讲,记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记者,是指新闻传媒内部与新闻信息有着直接关联或间接联系的新闻从业人员,它甚至包括报纸的校对、广播电台的录音人员、听审人员和电视画面的剪辑人员,等等。狭义的记者,是专指从事采访新闻信息和报道新闻的人。” 同样地,公民也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从政治学、法学的角度看,公民往往被界定为具有一国国籍、被允许参与社会活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职业新闻传播者的角度看,公民应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即非职业新闻传播者。
因此,公民记者以其大众的出身,以及并不专业的身份,又被称为民间记者。
公民记者的概念,国内认为始于1990年代的美国,伴随公民新闻概念的传播而诞生。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的个人网站先于所有传统媒介曝光克林顿性丑闻事件,这使得德拉吉获得全球最早的“公民记者”称号。德拉吉的影响也因此深入政坛,克林顿的太太希拉里在参与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的时候,毫不顾及克林顿的感受对德拉吉礼遇有加,其目的无非是希望他“网下留情”,多帮忙,少添乱。公民记者在美国的地位可见一斑。另一个和德拉吉不相上下的美国公民记者是嘉勒夫,他善于写博客,并能通过博客影响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美国白宫不敢小觑他的影响力,为他颁发了全美首个博客记者采访证。
德拉吉和嘉勒夫都是普通的美国人,但他们一个拥有自己的网站一个拥有自己的博客,不附属任何一家媒介,自由进出新闻现场,凭一己之力便敢和美国政要叫板,为众多媒介大鳄所欣羡。其实在德拉吉和嘉勒夫之前,美国就存在一种自由撰稿人,他们也不附属于任何一家媒介,也能够自由进出新闻现场包括白宫,但他们却从未被冠以“公民记者”的称号,究其原因只在于他们不属于web2.0时代。德拉吉和嘉勒夫的力量是web2.0赋予的。如果说互联网的web1.0时代属于门户网站的话,web2.0时代就属于BBS、博客、播客、甚至手机媒体……。在这些新型的技术平台上,公民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在研究新闻传播的专家看来,作为“公民记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身份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其次,在新闻事件中发挥了记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得具备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和传播信息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