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前221~前115年),今刚察地区为古西羌人中的卑禾羌部落游牧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廷在中国西部地区置护羌校尉,统领西羌,今刚察全境为西汉王朝护羌校尉统领地。元始四年(4年)冬,王莽执政时,在青海湖地区设置西海郡,郡治今海晏县三角城,辖五县。今刚察为西海郡所辖县之一,县治今刚察北向阳古城。
新莽地皇三年(23年),王莽被杀,新朝败亡,西海郡县随之废弃,今刚察复为先零羌领地。
西晋(265~317年)时期,今刚察为鲜卑族乙弗部(又称乙弗勿敌国)居牧地。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今刚察地域成为吐谷浑王国属地。
隋大业五年(609年),隶隋西海郡宜德县地(县治为原吐谷浑国伏俟城,今共和县铁卜加乡境内)。大业十四年(618年),隋亡,今刚察地复为吐谷浑国属地。
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后,地域入吐蕃王国,归吐蕃“青海节度使”管辖。吐蕃王国于九世纪中叶崩溃,今刚察地域蕃汉杂处,为吐蕃地方和大小部落首领分散统治。
宋明道元年(1032年),一个以吐蕃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一唃嘶啰政权在河湟地区崛起,首府青唐(今西宁),其政体为部落联盟。今刚察地域内的部落统归唃嘶啰政权辖属。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收复青海河遮地区,唃嘶啰政权解体。吐蕃诸部(含今刚察地区)附属于宋。
蒙古汗国和元朝,置“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甘肃、青海等藏族地区,今刚察全境归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东蒙古陆续进入青海湖地区。明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进据青海湖地区,世居藏族被迫迁徒黄河以南,今刚察县地为蒙古居牧地。
清康熙三十七年(1671年),蒙古和硕特部左、右两翼盟全部归附清王朝。雍正三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5部(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为29旗。刚察地域驻扎6旗,统归清廷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节制。嘉庆、道光、咸丰时期,居于黄河南部地区刚察族等藏族部落,多次返回青海湖环湖地区驻牧,遭受清廷大军镇压。咸丰八年(1858年),刚察族等藏族部落获准在青海湖环湖地区定居放牧,隶西宁办事大臣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