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亨利·帕金于1838年生于英国伦敦。1853年,15岁的帕金进入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学习,成为校长霍夫曼的学生。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很快得到校长霍夫曼的垂青,不到一年即以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实验室助手。
帕金曾获得该学院和维尔茨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利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的学位。1855年,因成绩优异而被指定为霍夫曼的助教,从此,他全力用于教学和科研,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在自己的实验室搞实验。
帕金早期同邱奇(Chuch ,A.H.)合作研究了二硝基苯和二硝基萘的还原反应,由二硝基萘的还原反应所得到的一种被称为“亚硝基萘”的有色物质,这是首次从萘制得一种偶氮染料。
1856年,18岁的帕金在霍夫曼指导下制得的苯胺紫,他立即把这种染料送到一家染坊去试验对丝的染色性能,结果证实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染料。帕金决定申请这种染料的专利,并建立工厂。在投产过程中,帕金面临着解决原料来源问题。为此他又设计了使苯硝化并转变为苯胺的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终于在6个月后使该厂生产的苯胺紫在伦敦的染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其他人为制造这种染料而研制了各种生产工艺,但是都不如帕金的重铬酸钾氧化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校长霍夫曼对煤焦油作过研究,知道煤焦油中含“苯”的物质可以制造出一种叫做“苯胺”的新物质。他想继续通过研究,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各式各样的天然物质。他问或向得意门生帕金讲起他的夙愿。帕金受到老师的影响,也想自己动手试试。
帕金最初是想通过实验室人工合成奎宁,这种药是治疟疾的特效药,是从南美产的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炼出来的,疗效很好,在欧洲不易买到,价格十分昂贵。倘能人工合成,则不但能造福人类,发明人也必然因此发财致富。帕金利用1856年的复活节假日在家里伪屋顶实验室中开始了奎宁合成的研究。
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物质中,有几种的化学结构与奎宁的化学结构相近,所以帕金就对它们进行各种化学处理,想使它们变成与奎宁类似的物质。但是无论怎样处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选用霍夫曼用苯制成的苯胺作原料,在其中加入重铬酸钾使其氧化,这时产生了黑色的肮脏沉淀物。因为奎宁是白色粉末,一看就知道生成物决不可能是同一物质。
要是一般的化学家,恐怕就会因希望落空而摇头叹气,赶紧把令人心烦的肮脏沉淀物倒了。然而细心的帕金为了弄清这种黑色沉淀物的成分,他继续研究下去。
帕金将这种黑色沉淀物溶解于酒精。令人惊奇的是溶液呈现出鲜艳的紫色。将绸子浸泡在这种溶液里,绸子也就染上这种色。用肥皂清洗,再让太阳曝晒10多天,紫色丝毫不褪,色调鲜艳如初。
“这种物质说不定可用作衣服的染料呢!”帕金想道。可是他对染料一无所知,于是他给英国当时最大的染料公司之一??帕斯地方的皮拉兹公司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染了色的绸子样品。不到一个月,回信来了,信中对年仅18岁的帕金所发现的这种染料给予了很高赞誉。帕金高兴极了,他申请了这种新颖紫色染料的专利。同时,他中途辍学,全力进行对自己发现的这种染料的开发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