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六年的开发建设,农场已经成为农、林、牧综合发展,贸工农并举年生产粮食10万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的大型农业企业。前锋农场区域内地势平坦。平均坡降在1/5000至1/8000,黑土层厚18-20cm,年均降水量500mm,有效积温2350——2450℃,以种植水稻为主。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农场开发时间较晚(一九六八年建场,前身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五十团)。加上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至今仍保持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前锋农场
现有受保护湿地13.7万亩,有效地保护了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清洁度、大气的质量及草原,森林的天然程度等均属少见。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为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农场交通十分便利,佳抚(佳木斯市至抚远市)高等级白色路面穿过场区,与同三公路相连。场部距火车站60公里,前抚铁路现正在修筑中,与抚远,饶河边贸口岸相距120公里,对俄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通讯通畅,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进入新世纪,为了迎接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场更新经营理念,突出“三个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转变;从重高产保供给向重优势增效益转变;从“小而全”的自给自足传统发展观向注重发展比较优势,参与社会大分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观转变。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只有制定符合经济发展,使职工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新的发展思路,才能使农场经济得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农场党政一班人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维护的高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从二000年开始确定了具体创新意识的前锋农场发展总体构想:以二00五年实现脱贫为第一要务;构建农、林、牧并举的生态农业体系;精心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位突破口,营造个资产;实施畜牧业和种植业的主辅换位,以畜牧业为中轴产业带动农场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夯实基础。
具体是:(1)坚持一个发展原则:即政策当家,市场保家,特色发家,牧业兴家。(2)抓住两个发展机遇;即畜牧业和林业退耕还林发展机遇。(3)实现“三大工程”建设;即畜牧业“42156”富民工程、林业“83210”绿色银行工程、撤点并队的“7416”安居工程。(4)农场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先后组建成立了农业、农机、水稻、畜牧四大民间行业协会,形成了生产资料销售、农机服务、农畜产品营销、加工、农技服务等产业化协作。民营机械厂的彩钢瓦、塑钢和铝合金门窗、新型墙体材料、水稻钢骨架、育秧大棚等产品已经在农场周边打开市场并辐射地方市县。民营乌苏里江羊绒加工和绿源食品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带动农场绒山羊养殖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民营经济正成为拉动农场经济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5)推进八化进程:即企业管理规范化、结构调整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产业化、农机管理标准化、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普及化、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