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香”字有两个意思:作形容词时意为“好闻的气味”;作名词时指的就是卫生香(民间流传的千古绝对“香香两两”至今无人能对出下联来,其中“香香”意思是“有香味的卫生香”)。 卫生香
卫生香是人们采用各种木粉(会燃烧的树皮、树干弄碎)、粘粉,根据一定的比例,制成各式的香饼、香球、线香、棒香、盘香等,加上一些有香的物质(可以是有香的桧粉,也可以是各种中药粉或是各种香料香精),通过点燃,使之发出香味作为敬神拜佛、熏屋熏衣、防虫驱瘟、香化环境、调理身心作用的一种传统民族生活用品,所以大家称之为卫生香,有时也被称为“神香”、“檀香”。由于卫生香是点燃后熏香,所以也有把卫生香理解成“熏香”。
卫生香来源于古中国和古印度,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佛教用途多,而我国有关卫生香的记载也非常的多,流传最广的是各大寺院、各地方的庙。从古至今,香火不断,源远流长。
熏香的习惯来源于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不了,感到神明莫测,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丰衣足食,于是找寻与神对话的工具。由于人们觉得神仙与灵魂都是飘忽不定的、虚无缥缈的(云雾缭绕之处也被人们以为是神仙居住之所),而卫生香点燃后会发出烟雾,于是古人就似乎找到了与神、祖先联络的办法——把各种要求向神祈祷:“借香烟之功,请神明下界”,寄托一种精神希望。
在西方,香料一词英语是Perfume,拉丁语Perfumum,意为“通过烟雾”,说明古代西方香料也是从熏香开始的。日本至今还流传着的“香道”文化,是古代中国发明而传入日本的,这点至今日本的一些地方还可以找到其痕迹,说明日本的熏香是从中国传入的。
历代人们使用卫生香,至今都有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姜太公焚香祭天的传说,这在小说《封神榜》中有许多叙述。而在唐朝时期,佛教盛行,香作坊、香客遍布全国,形成一大行业。唐朝玄奘玄奘法师到印度求学记载的《大唐西域记》等记载,其中多处描写焚香。宋朝时期,宋洪驹先生的著书《香谱》中就记载着汉武帝宫廷制香的配方,明朝时期盛行的各种庙会,清朝各代皇帝的天坛祭天的传说,说明从古至今,卫生香行业长盛不衰。
中国文革时期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佛教、庙寺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卫生香也一度被禁用。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各地香作坊纷纷生产卫生香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代社会香料的应用已不只是在焚香方面,而扩大到化妆品、食品、洗涤用品、香水、香烟等等,技术的进步使得香料也不只局限于天然香料,大量合成香料的成功投产,各式各样的香精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