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雪2020年发表于《花城》的小说《我们的阅读世界》中,主角小三将独居生活与文学阅读深度融合,其"每月工资三分之二用于购书"的消费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精神空间。该人物通过建立严格的书籍淘汰机制,诠释了"小说的奥秘在于没有奥秘"的阅读哲学[1] 。
拉敏·益西楚臣青年时期独自赴拉萨色拉寺学经的经历,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这一经历在代表作《纯洁五兄弟的故事》中,转化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藏族文学中个体与传统的对话关系[2] 。
冯雪峰在整理翻译著作期间(约1930-1940年代)的独居经历,被文学界视为中国现代翻译史的重要见证。其翻译的150万字著作涵盖文艺理论与文学作品,其中《百喻经故事》等改编作品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坚守[3] 。
安徒生在1819年独自赴哥本哈根求学的经历,为其童话创作提供了现实原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中对孤独处境的细腻刻画,正是作家早年"只身一人"奋斗经历的艺术折射[4] 。
西充作家黄洋春在2022年前持续40年的创作生涯中,坚持独自深入城乡采风。这种"用脚步丈量生活"的创作方式,使其作品《蜀北风情录》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社会变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