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贝克旧城位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吕贝克市,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山地城市。自1143年建城以来,一直是欧洲著名的港口及商业城市,它的影响与汉堡、哥本哈根、不来梅等其他汉萨同盟城市相当。回顾历史,早在819年,此地便建有一座城堡,称为“老吕贝克”。11世纪时,吕贝克改名为“留比斯”,意为可爱之城。1143年,荷尔斯泰因伯爵阿道夫二世在“可爱之城”的基础上重建吕贝克,形成了如今旧城的雏形。1159年的一场大火之后,吕贝克城重新布局,其鱼骨状的大街和四通八达的小巷成为日后北欧城市布局的模式。1226年,该城成为自由城邦;1358年,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总部所在地,确定了它在欧洲的重要地位。16世纪,随着北欧诸国的逐渐强大,吕贝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进入20世纪后,该城早已风光不再,二战后盟军的空袭摧毁了旧城五分之一的建筑,其中包括著名的教堂和市政厅。战后德国政府努力修缮和保护残存的文物古迹,使得吕贝克旧城依旧成为北欧地区的一座保存良好的中世纪古城。 吕贝克古城邮票
1987年,“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欧洲北部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吕贝克
吕贝克地区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被斯拉夫人占据。当时他们聚居在今市中心以外几公里的特拉瓦河沿岸。1154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征服了他们并重建了城市。14世纪的吕贝克称为“汉萨同盟的女王”,并一直是这个中世纪的贸易联盟最强大的成员。1533年与丹麦的武装冲突导致了吕贝克实力衰落。一译“卢卑克”。德国北部重要港市。在特拉沃河畔,距波罗的海吕贝克湾15公里,中型海轮可直达。有运河南通易北河。人口21.6万(1983)。建于十一世纪。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曾为“汉萨同盟”盟主,北欧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工业有造船、炼钢、有色冶金、机械制造、鱼类加工、化学、水泥等部门。市内有中世纪古迹。郊区范围较广,包括沿海的休养地特拉沃明德。吕贝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初,当时吕贝克的领主海因里希同意建城设市。当时的“吕贝思”城是一处皇家所在地和贸易中心。公元1143年绍恩堡的阿多尔夫二世在特拉沃河和维肯内茨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商业城市,仍沿袭了原来的名字叫做“吕贝思”,特拉沃河使吕贝克有了向波罗的海和北欧开放的河口。萨森皇帝在位时一场大火摧毁了吕贝思城,吕贝克城也随之诞生,吕贝克环绕着大的长方形的市场发展而成。公元1159年此城进入繁荣时期,富于活力贸易中心已经形成,其影响力堪与威尼斯媲美。吕贝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北欧的商业中心。具有特权的阶层——商人还在这里成立了市参议会,修建教堂。它的商业也越来越繁荣,日益发展的吕贝克成为商业中心。公元1173年亨利开始着手兴建了北欧最大砖石质教堂——吕贝克教堂。圣马丽和圣彼得教堂也于同期开始兴建。吕贝克城不仅在亨利的引导下奠定老城规模,仍保持了原来的风姿,每一个走在吕贝克城的人都确实在踏着上千年的古道。 吕贝克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