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最初由天主教双王在1491年格拉纳达围城期间设立于城外圣达菲,作为收复失地运动末期的重要宗教据点。1504年正式迁入格拉纳达城内后,主体建筑工程于1513年启动,历时九年至1522年完成。其建造过程正值西班牙文艺复兴鼎盛期,建筑群布局体现了天主教君主巩固宗教统治的政治意图。
主体教堂采用拉丁十字平面布局,拱顶肋架装饰呈现典型的早期文艺复兴几何图案。唱诗班席木雕作品融合哥特式晚期与文艺复兴初期艺术特征,祭坛屏风以镀金浮雕展现圣经场景。回廊双拱廊柱采用复合柱式,中庭保留16世纪原种植物景观体系。
19世纪初拿破仑军队占领期间,修士被驱逐,塔楼石料被拆解用于修建赫尼尔河桥梁。1916-1920年西班牙政府实施系统性修复工程,重点复原教堂穹顶结构与回廊拱券。1989年完成钟楼重建工程,依照历史文献恢复了巴洛克风格塔尖。
作为全球第一座供奉无玷始胎圣母的教堂,其祭坛设有1512年铸造的圣母银质圣像。修道院长期承担奥斯定会修士神学教育职能,现存图书馆藏有15世纪手抄本《格拉纳达围城纪事》等珍本。每年12月8日无玷始胎节期间举行隆重弥撒,吸引全欧天主教徒朝圣。
修道院现为格拉纳达文化遗产核心景点,与阿尔罕布拉宫、皇家礼拜堂构成城市宗教建筑群。参观者可通过预约参加管风琴演奏会,聆听16世纪管风琴的历史音色。修道院商店出售限量版文艺复兴建筑线描图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