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埠口港境域清末属甘泉都九里。1930年属第四区。1940年6月,属第四区埠口镇。 共7张 埠口港
1941年12月,分属于文登(东)县柘杨区和汤村区。1958年8月属明星公社,后改称高村公社。1964年3月属嶅山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设埠口镇。1986年6月,镇机关由嶅山迁埠口港。2005年2月设立埠口港管理委员会。
明末清初,张家埠村渔民为打渔晒网,垒筑一线乱石码头,宽五尺余、长四丈许,时有南船往来经商,从此形成以商业为主的港口。后几经改扩建,现拥有码头220米,可同时停靠千吨级轮3艘,3000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
张家埠 明洪武时,张姓来土阜之西立村。1042户。
军营 明中期,周姓自斥山来古军营旧址建村。60户。
西官道 明末,房姓由今荣成市所东夏家来山 (同上)之西建 (同上)西房家。因位于官道之西,得名西官道。288户。
东官道 明初,刘姓自文城来居,因南、西两面有官道,故一名官道北,一名东官道。195户。
董家店 明末,董姓来此开店,渐成村落。180户。
大永福 明末,张姓迎佛顶山建村,故名迎佛,演作“永福”。为区别于西村,名大永福。178户。
山后郭家 明初,郭姓于柘杨山后建村。沟陈家属该村。365户。 埠口港
大旺庄 明中期,董姓自文城来居,西濒大水汪,演作大旺庄。89户。
山后侯家 侯姓于文登营从军,永乐时来柘杨山后建村。490户。
小永福3村 明中期, 赵姓迎佛顶山立村,得名小迎佛,演作小永福。明末以
各姓聚居处分别称永福赵家,永福孙家,永福殷家。民国初,3村各自治。分别为126户、53户、171户。
蔡家庄 明末,刘姓来建刘家庄。清初,蔡姓众,遂称蔡家庄。79户。
(同上)山 明洪武二年, (同上)姓由安徽黄山来 (同上)山之阳建村。494户。
文登埠口港
顶子 清初,张姓建村。北有巨石似官员的帽珠。484户。
上埠前 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崖头迁山阜前建村,得名埠前。正德时,东建下埠前,遂称上埠前。24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