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神不宁或内心空虚的状态,多用于描写担心、怅惘等心理活动。该成语属于联合式结构,由"如""有""所""失"四个单字组成,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成分[1] [2]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最早出现"怅然若有所失"的表述[2] 。宋代洪迈《夷坚志甲志·永康倡女》中载有典型用例:"至暮,家人强挽以归,如有所失,意忽忽不乐",展现了成语在叙事中的实际运用。

成语本义侧重形容具体物品丢失后的心理状态,后逐渐引申为表达理想落空、情感失落等抽象意义上的空虚感[2] 。现代汉语中既可描述短期情绪波动,也可指代长期的精神失落状态。

语法功能:

作谓语:例句"众人散去后,他独坐庭中如有所失"[1]

作状语:如"她如有所失地望着远方"[2]

作定语:例如"脸上带着如有所失的神情"

语义强度:

较"若有所失"程度略轻,更强调模糊的缺失感[1]

与"怅然若失"相比,情感色彩更为含蓄

英语常翻译为"feel as if bereft of something"或"amiss"[1] ,法语对应表述为"se sentir comme avoir perdu quelque chose"。在日语中可用"何かを失ったよう"直译,但文化内涵更接近"物寂しさ"的审美概念。

文学创作:多用于刻画人物心理,如现代小说中描写主人公面对离别时的状态

日常对话:适用于描述短暂的情绪波动,如"整日如有所失,却不知缘由"[2]

学术论述:在心理学文献中可引申为"存在性焦虑"的表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及刘孝标注的"怅然若有所失"为"如有所失"的原始出处[1][2]

宋代洪迈《夷坚志甲志·永康倡女》中"至暮,家人强挽以归,如有所失,意忽忽不乐"为典型使用实例[1]

发音注意:第三字"所"为卷舌音,易与方言"suǒ"混淆[1][2]

书写规范:成语中"失"不可误作"矢"或"施"

辨析要点:

与"患得患失"区别:后者侧重得失焦虑,前者强调失落状态[2]

与"六神无主"差异:该成语情绪强度较弱,更具文学性

相关查询: 心神不宁
最新查询:不透明 preparatory 杂文集 以色列人 感知觉 过氧化 李文玉 说服力 大石头 沙万里 原来是 兽医学 遗产地 五项原则 Intangible 受贿罪 心意拳 人口增长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才能有 云和县 雅丹沙漠城 焦作市 粒子束 仙华聊斋 委员会 中子星 石门营地块 西里尔 鲍勃·苏拉 天涯浪子 体育场馆 霸权主义 infinite 活性剂 笑话王中王 大半生 波丝糖 菠萝小虾球 胆力过人 三国十四州 Founded 对得起 看动漫学鄂温克语 回旋支承 ���ϴ�ѧ������ 包起来 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 金源文化 positive 幸福的馨香 每周日 陈炯明 新航标教育 骑龙观音像 全线贯通 同盟者 全市性 partable 彩溜里脊 室内装修 建立者 笑傲江湖 底姓 句容话 郭晓敏 便携式 椰子煲鸡汤 佟光夫 土城乡 依赖 石拱桥 silicon 民族民主革命 紫苋芙蓉蛋汤 千姿百态 巴拿马共和国 北港妈祖庙 蒋光琳 如有所失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45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