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条件:包括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等,其中学习技能直接影响知识转化效率[1][3]。
外部环境:涉及生产设备改进、原材辅料供应、专业化分工程度提升等技术性因素[3]。
管理支持:如培训指导、奖励政策、信息反馈机制等,均对学习效果产生间接作用[3]。
关系表现:
正向统一(动机明确→行为良好→效果佳)[2][5]
负向一致(动机不良→行为不佳→效果差)[2][5]
正向不一致(动机弱但效果较好)
负向不一致(动机强但效果差)[2][5]
强度阈值: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复杂任务中较低动机更有利于效果提升[5][6]。
根据2024年8月测评显示:
学生对溶液形成等知识点掌握较好,但学困生存在概念混淆现象[4]。
实践类题目错误率较高,表现为实验步骤描述不完整(如第三大题)[4]。
生活化案例的运用能有效提升知识串联能力,但实验步骤描述欠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