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前541年),今定襄地属晋。
战国时,属赵。
秦时,属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
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所九原,即今忻州市)。
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元康年间(291~299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隰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治在定襄县城)。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移交寇县于崞县,如此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所静乐,即今静乐县)。 定襄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属之。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年(1086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州。
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民国三年(1914年)5月,定襄属雁门道(大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划入晋察冀边区晋东北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晋区第二专区;同年10月,与忻县东部合为忻定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划归晋中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属太原市忻县专区;同年8月,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 共7张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