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宿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宿主的抵抗力愈强,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少,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宿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虫体对宿主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引起的损害,虫体分泌的毒素或酶引起的组织坏死,以及宿主反应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浸润,甚至形成嗜酸粒细胞性脓肿和对幼虫或虫卵产生的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
1.蛔虫病、鞭虫病
阵发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消瘦、发育缓慢、记忆力减退。
2.蛲虫病
经常感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睡眠不安、多梦。
3.阿米巴病
腹痛、腹泻每日达5次左右,带有腥臭味,且有暗红色黏液血便者。
4.钩虫病
贫血、面色苍白而带黄色、头昏眼花、乏力,且职业为农民者。
5.姜片虫病
有腹痛、腹泻并有生食荸芥、菱角、藕等水生植物史者。
6.弓形虫病
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并爱养猫,有过发热、无力、肌肉酸痛的孕妇。
7.疟疾病
血色素减少,去过疟疾流行区,间断性发冷、发热,有时体温高达39℃左右,持续一周以上者。
8.阴道毛滴虫病
妇女有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有异味,并可有尿痛、尿频等。
凡有上述症状者,应进一步到医院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
2.免疫学检查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
(1)皮内试验 又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肺吸虫皮试等属前者,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
(2)血清免疫学试验 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灵敏度较高,后两者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寄主的特异性抗体,目前也已建立检测虫体循环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考核。
3.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探针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部分寄生虫的DNA。
4.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检查、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