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复句式紧缩结构成语,在句子中主要承担定语功能。例如《李自成》中"对屡教不改的叛徒必须严惩"的用法,通过前置修饰明确行为主体的属性特征。其贬义色彩使其多用于批评教育场景,如姚雪垠作品中'不要执迷不悟'的警示用法。
在英译实践中形成"to fail to mend one's ways after repeated admonition"等标准译法,既保留原成语的递进结构,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典型例句如"对屡教不改者应依法严惩"对应的英文翻译"Severe legal sanctions should be imposed on those who refuse to mend their ways despite repeated education"[1] ,体现法律语境中的应用规范。
作为传统道德教育的典型警示语,该成语通过历史典故和现代用例的叠加,强化了'教化为先,惩戒为辅'的社会治理理念。其在不同时期文献中的高频出现[2] ,印证了中华文化对道德教化持久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