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1:所谓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
解释2: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ij=Lijmj=1∑Lijnj=1∑Lij ni=1∑mj=1∑Lij(1)其中:i—第i个地区(i=1,2,3…n);j—第j个行业(j=1,2,3…m);L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LQ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Qij=Lijni=1∑Lijmi=1∑Lij ni=1∑mj=1∑Lij(2)第一形式反映地域分工和产品贸易,第二种形式反映行业优势。在第一形式中,当LQij>1时,表示产品有剩余,可输出;LQij<1时,表示产品不能满足。
解释3: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综合上述认识,第三种定义更具概括性和适用性,前面两种都是对其的运用与发挥。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
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公式